海关改革的制度红利、风险及合规应对
作者:贾小宁 宁静 2020-08-21随着全国通关一体化改革的推进,迎面而来的是全新的海关业务流程和监管体系。当前海关改革的制度红利、风险有哪些?如何进行合规应对?
改革红利 近年来,有代表性的海关改革制度包括: 1.提前申报制度。经海关批准,进出口收发货人、受委托的报关企业可以在取得提(运)单或者载货清单(舱单)数据后,向海关提前申报。符合条件的情况下,叠加两步申报,可实现进口卸货直提,出口运抵直提。红利:可以提高通关效率、减少因通关审核产生的滞港时间、降低费用。 2.创新税收担保方式。对符合条件的进出口纳税义务人,在一定时期内多次进出口货物的应纳税款,海关实施汇总征税。此外,还有关税保证保险、税款总担保、企业增信担保等方式。红利:适合的税收担保方式可降低通关成本,缓解资金压力,减轻运营负担。 3.主动披露制度。这是指企业在货物放行后,自查发现存在少缴、漏缴税款或者违反海关监管规定的情况,主动向海关书面报告并接受海关处理。红利:如果符合规定情形,可享受相应“容错红利”,主要有:减免滞纳金、从轻、减轻、不予行政处罚,或者不下调企业信用等级。 4.提供进口商品样品预先处置服务。应进口货物收货人申请,海关对企业拟进口商品提供预先归类咨询服务。红利:善用这类服务可以降低不规范申报引起的诸多风险。 5.加工贸易监管制度。新的加工贸易模式下,海关在精简和规范加工贸易作业手续、促进贸易便利化方面出台了一系列举措。红利:新模式下监管手续大幅精简,税负降低,资金占用减少,企业可评估是否选择加工贸易模式。 6.海关AEO认证。高资信企业享受更多便利,海关改革试点、制度红利均设定了企业信用等级准入门槛。红利:提高企业信用等级可享受更多红利,增强综合竞争力。 改革风险 1.新的监管体系对企业的合规要求不是降低而是增强了。比如,增强了企业如实、准确申报的义务。在两步申报情况下,企业需要自行向海关申报进口货物是否涉证、涉检、涉税,如果该报未报的,则可能被视为申报不实进行相应处理。 2.新的监管体系要求企业具有更高的风险防控能力。海关优化了风险防控手段,强化了大数据的应用,使得风险监控更加精准高效,执法标准更加统一。 3.企业资信状况对生产经营将产生全方位影响。海关企业信用等级状况已经成为影响企业国内外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一旦被认定为海关失信企业,相应的损失不仅包括单项、有形的经济损失,更包括了企业声誉、规划发展等无形损失。 4.海关后续监管加强、企业更需妥善应对。尤其注意,当海关启动执法程序(稽查、核查、调查等)时,企业要及时反应,对于专业性、技术性强的问题,最好征求专业律师意见,以免延误时机致使问题升级或者应对不当、加重损失。 合规策略 1.合规经营需要自上而下谋篇布局。合规经营覆盖了包括顶层设计、基础设施、人员管理、培训投入等企业管理运营的方方面面,需要自上而下地规划和推进。这也包括充分了解交易国贸易管制政策规定,以此为基础规划资金投入、厂区建设、基础设施、生产发展、物流路径等。 2.抓紧建立并完善内部合规体系。企业要有防范执法风险的意识,可以从完善进出口合规工作流程和机制入手,防患于未然。 3.制定并完善企业进出口合规手册。合规手册是合规流程和机制的制度体现,一方面可以用来应对外部检查和风险抗辩,另一方面也可以规范员工行为,防范合规风险。 4.注重高风险领域、产品、岗位的风险防控。确定重点防控的业务领域、产品和岗位,明确工作流程、标准和应急机制。一旦触及警戒红线,则立即启动应急机制,必要时咨询专业律师意见,从而有效化解和应对合规风险。 5.跟进改革妥善调整和应对。海关改革的相关举措和规定仍在不断调整和完善,企业需要及时跟进和掌握,从而根据自身实际选择适用,最大限度地享惠避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