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知识输出到法律赋能—律师合规服务之新思考
作者:吴卫明 2021-01-06概述
律师事务所作为专业的法律服务机构,在企业法律风险防范、合规咨询、风险处置、纠纷处理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及跨行业融合的服务新模式的崛起,近些年来,律师法律服务也面临一些新的挑战。一方面,由于企业客户内部法务体系的日趋成熟,内部法务可自行解决相当多的法律事务,并且对律师服务能力有了新的需求。同时,在一些新兴行业,内部法务有更多的机会和条件接触到新兴领域的法律问题,从而在这些领域形成专业知识优势。另一方面,随着会计师事务所、法律科技公司等替代型法师服务机构进入法律服务市场,在某些需要多种知识协同、融合的法律服务领域,或高频重复的法律服务领域,律师事务所的竞争力并不突出。另外,由于科技公司能够将法律事务的部分环节与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进行融合,其服务可以降低企业的综合管理成本,这种优势更是传统律所不具备的。 对于律师行业而言,如何在新的外部环境下,优化自己的服务,值得从业者深思。笔者认为,传统的律师服务中,专业法律知识的输出是最核心要素。而面对新的市场竞争,除了保持专业法律知识输出的同时,也应加强法律风控能力的输出,通过完善自己的服务,让客户从法律服务中获得更多价值。 一、专业知识输出型法律服务的局限 长期以来,法律服务行业将法律专业知识输出作为律师提供服务的核心,法律专业知识无疑是法律服务的根本,也是法律服务的基础。在信息不对称,客户获取专业知识渠道有限的条件下,法律专业知识可以形成较高的行业壁垒。但在互联网高度发展,资讯渠道日益多元化的今天,客户获取某一领域专业知识的门槛在降低。如果说在传统社会中,法律知识属于信息不对称程度较高的知识领域的话,那么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当下,法律知识中属于信息不对称的区间已经被大幅度压缩。如果律师服务仅以法律专业知识的输出为特征,以定性化的服务为路径,其局限性就会显现。这一点,在企业的法律及合规风险的防控领域尤为突出。笔者认为,以专业知识输出为特征的法律服务模式存在以下局限: 1、服务滞后问题 以专业知识输出为主的服务方式,一定程度上表现为根据客户的合规咨询需求提供专业知识,律师服务具有被动特点。由于律师只是根据客户对问题的总结进行反馈,可能并未充分了解、熟悉企业的业务与流程,服务往往缺乏预见性。虽然法律服务行业一直强调风险事前防范,但由于服务的被动性,如果律师被动介入,防范风险的措施往往已经滞后。 2、注重定性而对过程关注不足 法律作为一种行为规则,定性判断是对法律服务最基本的要求。然而,企业管理则是一个流程化的动态过程。通过严格细致的流程约束,才能让法律风控的目标成为确定的结果。在内部法务团队日益专业化的情况下,律师除了提供定性化的方案与建议,也需要通过对流程的关注,向企业提出重要的风控节点建议,并具有帮助企业构建风控体系与流程的能力。 3、注重静态结果,对达成结果的方法关注不够 结果导向有助于客户快速了解法律咨询问题的结论,但是对于客户而言,很多情况下,获取结果只是目标之一。在落实相关方案过程中,达成方案的方法论往往更为重要。律师输出的方案中,如果有方法论的内容,将更有利于方案落地。从实务的角度看,这一方面在律师的服务方案中往往体现不足。 4、注重特定问题而对体系关注不足 由于服务的专业化特征,律师服务对特定法律专业问题非常注重,但对于与法律问题相关的其他内控与技术问题关注不够。当然,术业有专攻。但有些情况下,则很难将一个专业问题细化分解给不同的专业机构。即使可以分解,客户也会关注某家专业机构对体系化知识与解决方案的整合能力。 二、以能力输出为特征的法律服务体系 如上所述,以输出专业知识为特征的法律服务,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对于律师行业而言,将风险控制能力输出融入到法律服务产品中。从单一的知识输出,到专业能力输出的转型,对于应对新的竞争形势,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1、什么是风控能力输出型法律服务? 笔者认为,法律风控能力,建立在法律专业知识基础上,但又有其相应的特征,具体如下: (1)法律服务与业务模式及流程匹配 法律规则是静态的,对于律师而言,根据企业咨询的问题或已经发生的风险,结合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则给予建议,主要依靠的是律师熟悉法律法规的能力。这种能力是静态的,但对于企业控制风险、解决风险而言,却远远不够。在很多时候,法律或合规风险并非来源于企业不熟悉法律规则或不愿遵守法律规则,而是来源于规则遵守如何与业务模式及流程相匹配。 静态的规则只有放在动态的模式与流程下进行解释和适用,才具有可操作性。某种行为,放在常见的场景下,违规性或违法性显而易见。但如果放在一个创新的业务模式下,违规违法性可能就会难于识别。对于专业法律工作者尚且如此,对于没有受过法律专业训练的业务人员来说,则更难识别。在信息技术日益融合进企业经营管理的今天,流程相较传统经营模式更为复杂,各环节相互的识别与区分也更加复杂,这也使得法律合规风险的样貌难以被完全识别。 因此,为特定行业客户提供法律服务的律师,不仅仅要熟知行业的法律法规与监管规则,更要熟悉该行业的业务模式与业务流程。要学会像业务部门负责人一样看侍业务模式,找到业务模式特有的合规管控要点,从而让法律法规与合规要求能够在实际执行中落地。 而流程的熟悉,则可以让律师知道在哪个环节设置合规管控措施更有效,更符合业务的实际情况。 (2)法律服务与公司整体风控体系融合 法律与合规风险管控不是孤立的进程,而是企业整体风险控制的必要组成部分。比如企业的数据安全问题,既要考虑信息系统的技术风险,也要考虑数据加密措施与流程管控措施。然而,如果没能很好地管控人力资源方面的风险,其他方面的风险管控措施将可能失效。这种协同效应在诉讼法律服务中并不突出,但对于合规咨询服务等非诉讼法律服务而言,却是服务效能最大化的保障。 如果将企业的整体风控体系比作一座大厦的话,律师的某项具体法律服务可以理解为给大厦适配某种新的功能,或者对大厦进行局部的维修。这一过程中,了解企业整体风控体系、遵重企业已有的风控文化、参考企业整体风控策略,是降低新措施、新制度磨擦成本的基础,也有利于相关措施与制度顺畅实施。 因此,笔者认为,与企业整体风控体系进行匹配,是能力输出型法律服务的重要特征。 (3)法律服务支持公司业务健康发展 对于企业而言,在控制法律风险的前提下,发展是其核心目标。健康发展的内涵在于平衡发展需求与风控要求。影响企业主体存续或持续经营能力的风险,以及可能导致企业或负责人承担刑事责任的风险,应在实体规则和业务程序上尽可能予以排除。并且在上述风控目标实施过程中,应以排除风险作为首要目标,甚至可以放弃某些业务目标。而对于其它相对次要的凤险,则可在风险控制成本与业务发展之间寻找最佳区间。 2、能力输出的体现 (1)法律服务的产出物可落地实施 能否落地实施?这是对法律服务产出物的要求。大多数情况下,法律问题的定性判断相对简单,有关制度、文本等产出物也有可供参考的范本。但实际执行却要复杂许多,制度、文件、流程能否落地?能否最大限度被遵循与执行,则需要在制定这些规则时,充分考虑到业务模式与业务流程,以及整体风控体系。另外,在规则颗粒度方面,应不弱于业务流程的规定,使得风控措施可以更好的“嵌入”到业务流程之中。此外,还应考虑制度对相关人的约束与激励机制是否完备。 (2)风险长效检视机制 风险长效检视机制,则是指除了帮助企业建立制度体系外,还应让这些与风险控制有关的制度与流程体系具有自我“驱动”的能力。面对外部环境改变、内部业务调整、重要流程变化等情况,法律风险控制机制能够及时识别、及时反应,并及时检视风险的变化和作出调整优化。 长效机制要求律师不仅精通法律,也要了解客户企业的管理体系。最终达成客户法律合规治理能力的提升。 3、服务效果 法律风控能力输出型的法律服务,从效果看,以下三点较为突出。 (1)为客户留一套工作方法论 对于客户而言,聘请律师完成特定法律服务项目固然重要,但要使得相关制度可落地实施,相关长效检视机制能够发挥作用,就需要企业内部法务及业务人员对律师完成相关法律项目的思路、方法论有充分的了解。而律师在构建特定项目方法论的过程中,也需要将这样的思路传递给企业内部法务与核心业务人员,以促使其对机制有更加深入的了解。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这是法律风控体系发挥作用的重要条件。 在复杂项目中,方法论的构建是项目的首要环节,这一过程中,律师需要借助企业内部法务对于企业的业务流程更为熟悉的优势,共同完善项目方法论,并将项目方法论共享给企业。 (2)为客户留一套机制 律师的法律服务多种多样,对于以法律风险控制为目标的非诉讼项目而言,除了完成相关文本、制度外,也要给企业留下一套机制。机制是活的制度和规则,具有内在逻辑的自恰性,也需要具备自我驱动的能力。即,通过风险控制岗位、职责、流程、激励约束等安排,使得规则的规定可以得到实时的运用,在动态中实现法律风险控制的目标。 (3)为客户培训一批法律风险管理人才 笔者认为,在为企业提供能力输出型法律服务的过程中,由于律师团队的工作方法需要深度关注法律服务与企业的业务模式、业务流程的匹配,并需要考虑与企业整体风险管理体系的深度融合。这一过程中,企业内部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在律师的协调下提供企业的内部现状,清晰描述企业需求,并提出改进建议。律师团队与企业内部团队互动过程中,也可以提升企业内部团队的法律风险管理能力。 三、如何打造以法律风控能力输出为核心的服务内容 能力建设以专业建设为基础,但还应考虑其他方面的能力建设。 1、知识结构打造 在律师团队向企业输出法律风控能力过程中,单纯的法律知识是不足以支撑整个法律服务的。而是需要律师团队具备复合型的知识结构,如企业管理知识、财务知识、行业知识乃至需要具备IT等领域的专业知识。 知识结构打造,需要律师不断学习多领域知识,更重要的是,律师团队应让自己更加专注于特定行业。只有专注于行业,知识结构的打造才是有针对性的,也具有更高的效率。 2、团队结构 与知识结构对应,团队人员结构也应有所考虑。如团队人员可以有不同的专业背景,通过不同专业背景人员的结合,达成最优化的团队结构配置。 3、内部流程管理 能力输出型法律服务与知识输出型法律服务相比,内容更加综合化,方法更为复合化,工作流程也更长。这就要求律师团队内部要有更为合理的业务流程管理,统筹与协调团队人员的内部分工,协调律师与企业内部团队的合理分工,并合理规划项目不同环节的顺序。 4、外部合作机构 即使在律师团队具有综合化服务能力的情况下,考虑到一些领域仍具有极高的专业能力要求,这就要求借助外部合作机构的专业能力来补强律师事务所的服务能力。如在一些网络安全合规体系构建的项目中,律所有时会引入网络安全测评机构提供项目支持,并由测评机构出具安全评估报告。而在一些涉及复杂资产交易的并购项目中,引入专业的税务服务机构,对于完善交易方案将会有很大帮助。我们关注到,当前一些大型律师事务所已经在内部建立了专门的税务服务部门,也正是反映了这样一种趋势。 综上,笔者认为,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深度融合,法律服务行业面对的外部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替代性法律服务机构的出现,以及人工智能及其他信息化工具的运用,都使得法律服务方式具有了调整优化的动力。以专业知识输出为特征的服务,带给客户的价值在下降。而以法律风控能力输出为特佂的服务,则将带给客户更大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