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贸争端领域接连胜诉,锦天城律师接受《人民日报》采访介绍中国从适应规则到利用规则之间的角色转变
2016-11-043125110月19日,世贸组织公布了中国诉美国反倾销措施案专家组报告,专家组支持了中方主要诉讼请求,认定美对华发起的反倾销措施在目标倾销(针对特定类型产品倾销认定和倾销幅度计算)、分别税率(歧视性的拒绝给予中国出口企业分别税率)等做法上违反世贸规则,裁定美方13项反倾销措施违反世贸规则。本次争端涉及机电、轻工、五矿等多个产业,对美年出口金额约84亿美元。消息传出,业内一片欢腾。
回溯到今年年初,中国诉欧盟对华钢铁紧固件反倾销措施一案,经世贸争端机构的裁定,也以欧盟败诉的结果,引起国人广泛关注。
再回溯到十五年前,为争取重新返回世界贸易组织,中国政府在贸易救济规则领域做了一个重要的让步,允许世贸成员在中国入世十五年的过渡期内,继续视中国为非市场经济,在对华反倾销调查中采用替代国的方法计算中国出口产品的正常价值。
入世后,中国迅速融入主流国际贸易体系, “中国制造”迅速发展壮大,扬名海外,中国经济实现了快速而持续的飞跃。从此意义来看,入世谈判的种种艰难坎坷和技术性的退让回旋都显得极有远见,颇有意义。
然而,该规则长期被欧盟和美国为代表的世贸成员利用,替代国方法在对欧美华贸易救济调查中反复滥用,中国企业公平竞争的国际贸易环境遭到频繁破坏。为此,中国企业,中国律师,中国的商协会乃至中国政府在法律领域做了不懈的努力和抗争。上述两个世贸争端案件就是其中最为典型的案例。
在中国入世十五年即将“毕业”,“非市场经济地位”过渡条款即将走入历史的关键时刻,中国政府在世贸争端领域接连挫败欧盟和美国的错误做法,将强力助推中国在年底彻底获得市场经济地位。
在此背景之下,《人民日报》记者特意造访锦天城律师事务所北京办公室,傅东辉、冯雪薇、向东、李烨、张国勋等业内资深律师现身说法,揭示近年来我们如何有效利用博弈手段,在世贸争端领域完成了从适应规则到利用规则的角色转换。 《 人民日报 》2016年11月02日 18 版刊登了相关评论文章,原文链接如下:
http://legal.people.com.cn/GB/n1/2016/1102/c42510-28826638.html